定投实践 2020.05.28

这篇文章我想记录一下今天的投资决定细节,以便日后复盘。 首先我在trading 212这个软件上开了户,存了30CHF(大概是210人民币)进去。好在这个软件是支持购买小额购买股票的,也就是说,苹果的股价是318美元一股,我没有那么多钱,我可以买0.025支股票,只要10CHF左右。 决定一 投资哪些公司? 李笑来老师建议是投资GAFATA,但是这个软件里面没有Tencent的股票可以选择。所以我把腾讯换成了Microsoft。 为什么如此决定?Microsoft足够大,业务足够多元化,用户基数也很大。相比腾讯,微软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 决定二 我决定把30CHF平均分配给六家公司,每家大概投资5CHF左右: Google Apple Facebook Amazon Microsoft Alibaba 为什么是平均,而不是给某一个公司多一点?我想要我的组合是分散的,这么做差不多足够分散。 决定三 什么时候再看一眼收益? 过半年看一次收益的话,今天是5月28日,那就是11月28日看一下收益。 期间要不要定投?要。 Position at 2020.5.28 Do you want to get a free stock share worth up to Fr100? Create a Trading 212 Invest account using this link www.trading212.com/invite/FysO5btq and we both get a free share!

2020年5月疫情期间从英国回国经历记录

这篇记录将按照重要性分成五个部分:飞行行程,隔离流程,隔离点的规章制度,一些过来人的建议,最后是一些琐碎的见闻和感悟。 行程 我的行程: 14日:利物浦—> 伦敦民宿(火车人很少,一个车厢包括我只有两个乘客) 15日:伦敦民宿—> 地铁到希思罗机场T2—>搭乘芬兰航空到斯德哥尔摩(期间在芬兰转机一个小时)—>搭乘国航到天津(此段航程大约8个小时) 16日:到达天津,开始隔离 费用: 芬兰航空:263GBP,大约是2300人民币(官网订票,一件23KG托运行李) 国航:15657 人民币(官网订票,一件23KG托运行李,可免费改签或者退票) 据我了解,走此路线的同学基本上都有申根签证(样本量=4)。其中也有不少从美国转机到白俄罗斯然后通过各种操作上了这趟飞机的。 我这种操作—敢坐火车,伦敦地铁,住民宿—的人估计不多。很多人会担心感染什么的吧,我倒是比较宽心哈哈。我觉得如果全程做好防护的话也是OK的。 在希思罗机场打印登机牌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最后拿出一张纸,上面印着一个健康码,说让我出示健康码,就是外交部要求连续填报14天的那个。我是满足了14天的填报要求的,他就让我过了。没有满足14天的同学不要冒险去尝试了吧,风险太大。 希思罗机场几乎所有的饭店啊,商店什么的都关闭了,只有一个WH Smith开着,可以在里面买点吃的喝的,纪念品什么的,不过最好的是他们有大量的免洗消毒洗手液,消毒湿巾,价格大概是30-60人民币一瓶左右。 芬兰航空第一程是分开坐的,就是一排三个座位只坐两个人,中间那个座位会空出来以保持乘客间的距离。但是第二程却没有这么做,人挨着人;不过那架飞机比较少,一排也就两个座位,考虑到经济效益可能没有空座位吧。 在斯德哥尔摩机场的中转区域可以打印国航的登机牌。需要扫两个码,都是关于健康登记和去过的国家地区的记录。登机前会测量体温。国航的空姐工作人员都是全副武装的,不像芬兰航空的空姐只是简单带一个口罩。 我这次国航是满坐的。因为我不知道最前面座位和最后面座位的情况,所以不好说是不是超过了75%的入座率。我可以看到的是,我的那个机舱和前后两个都是坐满了人的。每一排都是人挨着人的。担心路途感染的朋友要注意了。绝大部分乘客都穿了防护服,少部分没有。大家基本上都是留学生。 隔离流程 飞机即将落地前空姐会派发一张纸,上面要求我们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座位号。飞机落地后海关人员会上来飞机给这张纸写上一个字母。我和周围的人都被写上了字母M,标记我们是密切接触者;可能是飞机上有人有发热症状。后来确实查出来我们飞机上有一个女孩子感染了。 大概过了25分钟,我们就可以下飞机了,不像有些人说的要几个小时。出来之后就是领表,有人会盘问你的旅行史,然后去做咽喉取样,再去取手指头的血样,最后过海关。这些检查的结果似乎不会告诉旅客,和我同行的人都没有收到。如果你检查结果是阳性那估计会知道自己的结果… 过了海关会有人安排等候班车的位置。一班车的人齐了之后(大概25人),班车就会开到停机坪让我们自己取行李放到大巴。飞机上所有的人(190个人的样子)的车都会一起走,前面会有一辆警车和救护车押送。从飞机落地到班车出发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过程很顺利,基本上不需要等很久。 大约一个小时后,车队到了天津的银泰酒店。我们下车办理隔离入住手续。这个地方我们排队了大概10-60分钟不等,取决于你排在哪个位置。大部分人还是等了比较久的,大概也是因为办理入住的只有两个人,且酒店只开放一个电梯给隔离的人用。 隔离点的规章制度 我们这次的隔离点收费是260房费+80元的餐费。解除隔离的前一天会做核算测试,收费360人民币。有些地区似乎可以免费检查或者说医保会报销,天津这边没有类似的政策。 每天我们需要自己在群里汇报体温两次。一日三餐会有人送过来。外卖不允许送,快递除了必要生活用品外也不让送。工作人员会拆开包裹看,如果是生活用品会送到门口,不是的话会拒收,如果不确定的话会打电话问你是什么物品。我买了一个药用的唇膏还是给了绿灯的。 入住了几天,我收到国航的短信说,因为国航的票是应该到北京的,从天津到北京又没有直接的飞机,所以国航会给我们退一些款。我了解到未注册国航会员的需要先注册,然后打电话给天津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会退款100元,然后给我们账户里发200元的代金券,然后加一些里程数什么的。 隔离结束后会安排班车去到天津的火车站和机场。我们这批的话是30号下午一点半开始办解除隔离手续。 建议 口罩最好备几个绑在后脑勺的那种,而不是那种绑在耳朵上的。因为后者带久了会让耳朵特别疼。 我发现一次性的手套特别有用。橡胶手套的一般大家不会常换,消毒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很多人会避免去洗手间接触可能有病毒的表面,也不敢吃东西啥的。我有比较多的一次性手套,可以用得比较奢侈,每次去洗手间都可以换一双。 买机票的话可以试试电话订票,接通电话虽然比较耗时间(可能要等几分钟),但是接通后你可以肆意地让客服帮你看合适的机票。另一个好处是电话客服的信息一般都比较准确。现在的情况官网或者代理那边的信息可能更新不及时耽误行程。 尽快记住自己的航班号码和座位号,因为很多地方需要填写,每次都去翻的话比较麻烦。 琐碎 飞机上的餐食有两顿,说实话我觉得不好吃而且不健康。大概就是这样: 第一顿: 第二顿: 飞机上空姐会测两次体温 隔离点的餐食: 基本上是四菜一汤,每天两个水果(香蕉,苹果,油桃之类)。早餐也比较丰富(没有拍图片)。 酒店本身设施还算比较齐全。房间里面会准备好脸盆,洗手液,消毒液,洗漱用品,基本上都有。进来房间就能感觉到房间的灰尘很多,也有很多天津这边春天会有的柳絮飘在地上。没有配拖把,我只能用一块毛巾来把地面和家具擦一擦。后来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拖把。没有吹风机,没有微波炉。 酒店也没有配矿泉水。我看网上的视频隔离酒店都会配一箱瓶装矿泉水,很多人也反应没有,看来有矿泉水都是在大家的期待之中的。我们也只能自己在网上买。然后奇怪的是,房间里面凳子或者椅子也没有,有一张大的办公桌,但是没有椅子也挺不方便的。门外会有一张凳子用来放工作人员派送的食物的,我们只能用这个凳子,坐久了腰酸背痛的。工作人员答应会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过了一个星期的样子才送过来一样的凳子…我期待的是一张有靠背的椅子啊… 罢了。 酒店的网络不是很好,白天基本上下载速度能达到200-300每秒就是惊喜了。只能用自己买的数据开热点了。 网络问题我反应了也没有人回复,估计也不会有好的解决方案,就作罢了。 整个流程走完,我感觉有不少时候我是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也不知道等待会是多久。这样的信息缺失让人其实挺不好受的,如果相关部门能够考虑到这一点就好了。比如检查结果我们会不会知道?不通知到我们是不是就能默认我们的结果是阴性?海关方面还有我们隔离点的管理也没有告诉我们当天航班上发现一个感染者,我们还是通过新闻才发现的。最后,在入住后的几天也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隔离结束,大概几点开始办手续,这样也好方便我们安排后续的行程。当然基本上从机场到酒店这段距离还是保障地很好的。相关部门的核心工作还是完成了的。一些边边角角如果能够提高就会让我们更加满意了吧。 结语 不知道若干年后来看今天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有些政策和应对疫情方式的有效性也需要后续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检验。在芬兰转机的时候,地勤人员大部分都没有戴口罩。飞机上我前排的英国母女也全程都没有带口罩,完全就像正常旅行一样。在斯德哥尔摩的时候,会说中文的瑞典地勤人员也全副武装,而她的同事连口罩也不带,游走在一群穿着防护服的乘客中…不知道他们是否应该后怕,还是说他们的态度其实是合适的。国航的空姐全副武装,很多方面也很谨慎,但却让乘客挨着坐,我也表示无法理解。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无事吧。

网上注销瑞士居留 Deregister Swiss Residency

如果你在瑞士有居留许可,并且你打算离开瑞士,那么你可能需要注销你的居留许可。注销之后,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个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你就可以去取消或者暂停你的手机卡合约,你的银行账户,以及保险合同。当然这个证明也会有其他作用,对于我来说,差不多就是这几个了。 注销居留许可可以在线完成。我发送了邮件到苏黎世市政府(Zurich City Hall),然后他们就发给我一个表格让我填写好,附上我的居留许可的PDF或者护照首页PDF,回复给他们就可以了。表格很简单,一页,德语。 他们处理完之后会回复邮件告诉我注销已经完成,且附上了一个链接让我去购买不同语言版本的注销证明。从发邮件过去注销到他们通知我注销完成,一共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回复里面有一个链接,在里面你可以订购注销证明,除德语版是20CHF外,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版都是30CHF。订购的时候我遇到一个小麻烦就是它需要你填写自己的AHV号码(13位数字)。据我了解,这个AHV号码是你的保险号码,在你的保险卡上会有。如果没有保险卡你也可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问你的保险公司。(groupemutuel的话可以发邮件到这里:Mabillard Sandrine <kunden@groupemutuel.ch>) 我打电话过去问对方说作为学生,我并没有这个AHV号码。于是我向City Hall的人求助。他们直接发过来了我的AHV号码,还提醒我要把名和姓氏填写对…付完款之后,你一般在当天就会收到City Hall发过来的电子版的注销证明。 拿着这个注销证明,你同样可以发邮件给保险公司,电话卡公司等处理的合约。我主要是注销了保险和电话卡(Swisscom)。UBS银行没有取消,一个国外的银行账户还是很有价值的。 注销电话卡 Swisscom的话可以在这里取消或者暂停(2到12个月)。步骤很简单,4步,填好资料,上传注销证明即可。 我填好表格后,不到一小时就收到邮件说我的合同已经取消。 注销保险合同 直接发邮件过去说你要取消,记得附上注销证明。 最后真的很想感谢一下市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网站很简洁很好用,邮件回复也很快很有帮助。一个证明20CHF虽然不便宜,但是节省了不少时间。

利物浦墓地游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第一感觉是我应该心情很沉重、抑郁或者想不开。不然好好地怎么会去“游”墓地呢? 在我长大的文化中,死亡是一件沉重的事情。墓地常常是和“恐怖”,“阴森”一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我记得家人有一次突然谈到谁胆子比较大。我舅母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在墓地玩,说一点都不怕。大家都表示很佩服和很惊讶。 我记得小时候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墓地。白天走过还好,每到傍晚黄昏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加快步伐走过,不敢往那边多看几眼,反复魂魄就要从土地中飘出来一般。当然这些都是小孩子的幻想,等我大些了,这些惧意自然也就不再出现,即使偶尔从闹钟冒出,也只会觉得可笑。 虽然害怕,但是说真的,我对墓穴有一种天然的好奇。我很喜欢盗墓题材的小说,也幻想过自己真的去挖一次墓。在我爷爷下葬的时候,我非常认真地看着爷爷的棺材被放进墓穴,然后被土一点一点掩埋起来。我很好奇在里面的尸体是怎么一点点腐烂的,过了几十年之后里面还会剩下什么。这种夹杂着恐惧的新奇感总是能让我打一个小寒颤。 后来到了欧洲读书,参观了好几个欧洲的墓地,我对人类的这种文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有一个周末我去了米兰的朋友家里。她叫Sofia,从14岁开始就在米兰生活,对米兰很是了解。她提议我去米兰的一个大墓地看看。我的第一反应是愕然,不过去探索探索的欲望还是很浓厚。 这个墓地是我见过的最宏伟,最充满历史的吧。 图片来源 米兰纪念墓园在1866年正式修成,之后迎来了大量的优秀艺术设计的墓碑和雕像。作为天主教地区,很多人的墓地面前会有不少天使,少女和墓主本人的雕像。(而像新教的英国和瑞士墓地就几乎不会有雕像,大多数是简单的墓碑,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可能会在旁边放一些纪念碑之类的。) 墓园中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大家都好不“避讳”地对着墓碑和雕像拍照。晦气当然可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了,在外国文化眼里,死亡、墓园这类事物有着不一样的解读。Sofia说这个墓园主要是存放米兰过去比较王公贵族,艺术家,政客,或者有钱的商人的墓。后来米兰成立了共和的制度之后才加入了很多为米兰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的墓。平民也可以把死者的墓放进来,不过要求一定要是米兰的居民。它的墓主们于是也让这个墓园格外地装饰丰富,宛若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墓园的花草茂盛,树荫繁茂,完全可以当作花园。事实上墓园里面出了来自外地的游客,也有本地的居民周末过来闲游。 走了不远之后我觉得有点累就建议在楼梯上坐会。边上有一个流着水的水龙头,于是我就接了一瓶水和Sofia一起喝。喝的时候想起来,“喝墓园这种地方的水会不会不吉利?” 也没有管那么多,一口而尽。 天使为两位死者哀伤。 今天(2020年5月12日)我在逛利物浦的大教堂的时候发现它的左边有一条小路通往一个花园,也就是下图中的St. James’ Garden. 在我看的时候旁边有一对情侣走过,进去了花园。时值英国抗疫进入第二阶段,人们可以见面,去公园游玩。看到他们我顿时以为这个地方肯定是一个浪漫的约会去处。于是在他们后面进去了公园。 进来的小路是这样的。 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地方其实是一片墓园。小道两旁都是一块块墓碑。前面窄窄的一个隧洞瞬间让我有点害怕。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继续前进。我阅读着墓碑上面的文字,了解了一些墓主的生平,大部分都是出身时间,逝世时间,谁谁之子,妻子或者丈夫是谁,最后跟一句简单描述TA性格或者对社会的贡献的话。 此时正是春天,下午3点多,眼光格外明媚。比微风稍微劲一点风把人的心情也吹起。我看到墓园里面有遛狗的,有跑步的,也有和朋友慢走闲聊的 —完全没有中国墓园的那种感觉。此刻我想我知道为什么会听人说外国人不害怕去墓地了。这样的墓地,中国的人过来参观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害怕。如果让外国人去我们的墓地呢?他们会害怕吗?也许吧。 我倒是觉得这个人们和这个墓园的关系很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