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第一感觉是我应该心情很沉重、抑郁或者想不开。不然好好地怎么会去“游”墓地呢?
在我长大的文化中,死亡是一件沉重的事情。墓地常常是和“恐怖”,“阴森”一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我记得家人有一次突然谈到谁胆子比较大。我舅母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在墓地玩,说一点都不怕。大家都表示很佩服和很惊讶。
我记得小时候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墓地。白天走过还好,每到傍晚黄昏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加快步伐走过,不敢往那边多看几眼,反复魂魄就要从土地中飘出来一般。当然这些都是小孩子的幻想,等我大些了,这些惧意自然也就不再出现,即使偶尔从闹钟冒出,也只会觉得可笑。
虽然害怕,但是说真的,我对墓穴有一种天然的好奇。我很喜欢盗墓题材的小说,也幻想过自己真的去挖一次墓。在我爷爷下葬的时候,我非常认真地看着爷爷的棺材被放进墓穴,然后被土一点一点掩埋起来。我很好奇在里面的尸体是怎么一点点腐烂的,过了几十年之后里面还会剩下什么。这种夹杂着恐惧的新奇感总是能让我打一个小寒颤。
后来到了欧洲读书,参观了好几个欧洲的墓地,我对人类的这种文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有一个周末我去了米兰的朋友家里。她叫Sofia,从14岁开始就在米兰生活,对米兰很是了解。她提议我去米兰的一个大墓地看看。我的第一反应是愕然,不过去探索探索的欲望还是很浓厚。
这个墓地是我见过的最宏伟,最充满历史的吧。
图片来源
米兰纪念墓园在1866年正式修成,之后迎来了大量的优秀艺术设计的墓碑和雕像。作为天主教地区,很多人的墓地面前会有不少天使,少女和墓主本人的雕像。(而像新教的英国和瑞士墓地就几乎不会有雕像,大多数是简单的墓碑,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可能会在旁边放一些纪念碑之类的。)
墓园中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大家都好不“避讳”地对着墓碑和雕像拍照。晦气当然可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了,在外国文化眼里,死亡、墓园这类事物有着不一样的解读。Sofia说这个墓园主要是存放米兰过去比较王公贵族,艺术家,政客,或者有钱的商人的墓。后来米兰成立了共和的制度之后才加入了很多为米兰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的墓。平民也可以把死者的墓放进来,不过要求一定要是米兰的居民。它的墓主们于是也让这个墓园格外地装饰丰富,宛若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墓园的花草茂盛,树荫繁茂,完全可以当作花园。事实上墓园里面出了来自外地的游客,也有本地的居民周末过来闲游。
走了不远之后我觉得有点累就建议在楼梯上坐会。边上有一个流着水的水龙头,于是我就接了一瓶水和Sofia一起喝。喝的时候想起来,“喝墓园这种地方的水会不会不吉利?” 也没有管那么多,一口而尽。
天使为两位死者哀伤。
今天(2020年5月12日)我在逛利物浦的大教堂的时候发现它的左边有一条小路通往一个花园,也就是下图中的St. James’ Garden. 在我看的时候旁边有一对情侣走过,进去了花园。时值英国抗疫进入第二阶段,人们可以见面,去公园游玩。看到他们我顿时以为这个地方肯定是一个浪漫的约会去处。于是在他们后面进去了公园。
进来的小路是这样的。
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地方其实是一片墓园。小道两旁都是一块块墓碑。前面窄窄的一个隧洞瞬间让我有点害怕。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继续前进。我阅读着墓碑上面的文字,了解了一些墓主的生平,大部分都是出身时间,逝世时间,谁谁之子,妻子或者丈夫是谁,最后跟一句简单描述TA性格或者对社会的贡献的话。
此时正是春天,下午3点多,眼光格外明媚。比微风稍微劲一点风把人的心情也吹起。我看到墓园里面有遛狗的,有跑步的,也有和朋友慢走闲聊的 —完全没有中国墓园的那种感觉。此刻我想我知道为什么会听人说外国人不害怕去墓地了。这样的墓地,中国的人过来参观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害怕。如果让外国人去我们的墓地呢?他们会害怕吗?也许吧。
我倒是觉得这个人们和这个墓园的关系很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