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和我 20210415

说实话,在这五年中关闭朋友圈,我不确定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熟悉我的人可能都知道,我不怎么用这些社交媒体。我记得我是从2014年开始就大幅降低自己发朋友圈和微博的次数,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我从小县城到了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朋友圈开始复杂起来,其他朋友的分享都十分高端,我就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发暴露自己见识短浅、格局低的内容了。

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是会经常看朋友圈。我觉得从朋友圈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那时候的我真的可以说是对世界一无所知。 同学们去哪里玩,参加哪些高端的活动,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

但是渐渐地,我自己的虚荣心开始建立起来。在朋友圈,我反而开始害怕看到同学们、朋友们的各种成就和开心。当时我也吸收了一些书里面建议大家少看朋友圈、多关注自己的成长的观点,(其中包括李笑来老师的一些文章)。于是,我在2016年彻底关闭了我微信中朋友圈的入口。

从2016到今天(2021年4月15日),我朋友圈只发了三条朋友圈。其中一篇是2020年我生日的时候感谢未婚妻给我准备的生日惊喜,其他两篇是在2016年感谢同学们给我送别以及感谢未婚妻在台湾带给我的美好体验。

在这期间,我也很少看朋友圈。可能一年有个那么四五次吧,每次只是看看女朋友,家人,或者某个特定朋友的朋友圈,而不是打开朋友圈的入口看看大家的朋友圈。看了某一个好友的朋友圈,哪怕是一年前发的,我都会点一下赞,评论一下。我也不会管对方是否有跟进的评论或者点赞,因为我也看不到—朋友圈入口关闭了,小红点也就不会出现了。对方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吧… 如果你有被我这样点赞过,我很抱歉没有回复。

说实话,在这五年中关闭朋友圈,我不确定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许我获得了心里的宁静,节省了时间然后放在了通过学习或者锻炼提高自己的生活上;又或者我更少关注陌生人和并不重要的人,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家人和最好的朋友身上。但我相信我也失去了一些从大家的朋友圈中学习的机会,失去了交更多朋友并且和他们保持良好联系的机会。上一次,在朋友圈中看到几位在瑞士的好友的朋友圈,我对他们在那边的生活羡慕极了。我很懊恼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也完全可以在那边,体验他们体验到的美好。也有一次,我女朋友看到我们一个共同好友的朋友圈,告诉我说TA现在发展得很好。在我心中,如果这位朋友可以获得这么好的机会,我也可以,毕竟我们的水平差不多。我也感到非常焦虑,担心自己因为没有看朋友圈,失去了竞争心态,变得有点固步自封。

除了个人发展方面,我知道关闭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我的工作和(小型)创业。我一直有一个原则,不管是在公司还是自己创业,我的朋友圈都绝对不会发广告或者相关的推广文章。这一方面是源自我自己对朋友圈这类内容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是我不希望将我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变成营销的对象,在我和他们的关系间加入一些不纯粹的东西。

大概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做自己的留学咨询公司。从一开始,我就没有通过微信推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我认为,在微信上通过熟人获得用户并不是检验营销效果的最好方式,也不是锻炼我营销和创业能力的最好地点。我更倾向于从零开始和客户建立信任,并且准备营销。当然我也知道,内心深处,我并不希望我的熟人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担心自己失败,我担心自己提供的服务不够好,我担心被嘲笑。

幸运的是,三年多来,我的留学咨询公司也有比较稳定的客户数量。通过网站,淘宝,知乎等方式,很多学生都能够找到我,让我为其提供服务。我非常感激每一位学生给予的信任。当他们加上我的微信,看到我的朋友圈一条内容都没有,他们肯定也会心生担心吧。别的中介或者说做这方面的人都有好多相关的内容,推送,自己的生活照、分享等。这些东西都是让学生对其产生信任的重要方式;而我却什么都没有。同时,我也没有定期在朋友圈推送自己的服务介绍,来转化更多的客户。

我也是挺佩服自己的,敢这样做生意。

但是随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对世界的看法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我也开始重新思考我要怎么对待朋友圈。

首先,我开始接受,真正的智者是践行中庸之道的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智者会选择中间道路。我不应该完全否定朋友圈的价值。我需要和它好好相处,在合理使用它的同时不被它吞噬。我需要的,是一个系统来帮助我管理朋友圈。

其次,我确实认识到朋友圈的诸多用处。我在去年九月加入了Startup Grind Shenzhen chapter和SMart Toastmasters俱乐部。在这两个地方,我都负责举办了很多活动,我都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活动,并且从中获益。但是基于我自己的原则,我没有在朋友圈转发这些活动的推送,海报等,尽管这是一个我挣扎了许久的决定。最近有一些朋友问我有参加哪些活动,我告诉了他们之后,他们表示也希望参加这些活动。我意识到,其实,我确实应该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我认为优质的活动,让我的朋友们也能够参与受益;或者至少,我发一个推送有可能拓展到他们的信息渠道。

朋友圈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并且推广自己的个人品牌,以及为自己的事业、作品提供一个宣传的渠道。以前的我活得非常“自在”,独立,或者说与世隔绝还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我觉得我不需要什么个人品牌,“酒香不怕巷子深”,我自己好好读书,精进,自己开心就好了。尽管因此会增加信任成本,就像前面提到的我的客户们失去了通过朋友圈评估我的可信度和能力渠道一样,但我仍然觉得可以不用管朋友圈。

最近读的一些书和一些事情让我开始反思我的坚持是不是是理性的。我意识到个人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越早建立越好,因为它会有复利(compound interest)的效果。甚至,它相当与一个我自己专属的广告牌,可以在每一次加新的好友,每一次朋友看我朋友圈的时候将我自己推销出去。在复杂系统中,(此处是Kelvin Kelly在失控一书中的观点),个体和系统中其他个体的连接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重要节点;而朋友圈则是我像外界发送信号,证明自己的信誉、声誉的一个重要窗口。

不仅如此,我自己也其实会通过朋友圈来判断对方是不是有同样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甚至是合作的可能。我也应该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态度,看法和性格通过朋友圈呈现给别人,帮助对方做出判断。

以前我非常不自信,觉得自己的看法和能力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现在,我认为这些都不能成为我埋没自己的原因。如果我的观点不对,发出来可以得到反馈(尽管朋友圈里面的反馈质量信噪比很低)。我能力不好,比不上那些行业top 5%的人,我也能够帮助那些能力在我之下的人,或者走在我后面一两步的人。我也许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因为那些走在太前面的人,可能都已经忘了他们之前路上的困难,而我则记忆犹新。

最后,朋友圈也是记录自己成长的地方,一个好的书签,存档。

综上,我会开始充分利用朋友圈,为自己和其他人带来更多价值。

在下一个文章中,我会探索一下我的朋友圈管理的原则和系统。

目前来讲,我会考虑这些方面:

我的朋友圈会对谁开放,会多大程度开放?

我会发一些什么内容?

我会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完美吗?

怎么处理政治正确?尤其对于一些敏感或者大家不一定认可的言论

我会以什么样的频率发朋友圈

什么情况下我会删除朋友圈?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